发布日期:2025-07-05 22:16 点击次数:111
传承红色文化 初心薪火相传
蔡和森
1925年的五卅运动,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。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中,一位年轻的领导者脱颖而出,他以卓越的才能和坚定的信念,引领着广大群众奋勇抗争,他就是蔡和森。
时光回溯至1895年,蔡和森诞生于上海。幼年时,家道中落,使他早早饱尝生活艰辛,也深切体会到了底层人民的困苦。这份经历,在他心中种下了为劳苦大众谋解放的种子。
展开剩余80%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旧照
1913年,蔡和森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,在这里,他结识了毛泽东,二人志同道合,迅速结下深厚情谊。在毛泽东、蔡和森身边,聚集了一批渴望改造社会的进步青年,他们热烈探讨革命真理,积极寻求救国之路。
1918年,蔡和森与毛泽东等人共同创立了新民学会,后又创办《湘江评论》,积极宣传反帝、反封建、反军阀统治,歌颂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,在湖南乃至全国都产生了广泛影响。
彼时的中国,内忧外患,民不聊生。为探寻真正能拯救中国的道路,1919年底月,蔡和森远渡重洋,赴法国勤工俭学。
蔡和森旅法期间
初到法国,语言不通、生活艰难,但他凭借着顽强的毅力,“猛看猛译” 上百种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俄国革命的书籍。在不断的学习与思考中,蔡和森认定,要救国救民,就必须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,建立一个革命政党。
1920年下半年至1921年初,他先后致信毛泽东等人,明确提出“要发展中国革命,先要组织党——共产党”,并详细阐述了建党的理论和原则。毛泽东对他的主张“深切赞同”。这一历史性的通信,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。
蔡和森旅法期间
留法期间,蔡和森不仅自己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,还积极在勤工俭学的学生中宣传马克思主义,三次领导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的革命斗争,与周恩来、赵世炎等共同筹组中国共产党旅欧早期组织,成为法国支部的创始人之一。
1921年10月,蔡和森回到祖国。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,并留在中央机关从事理论宣传工作。在党的二大上,他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,参与起草大会宣言。
此后,他先后主编了团中央机关报《先驱》和中共中央机关报《向导》周报。在《向导》上,蔡和森发表了大量文章,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方针政策,犀利地揭露和批判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的罪行,成为广大民众在黑暗中的“思想向导”。
“五卅运动”旧照
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,蔡和森展现出非凡的领导才能。他敏锐地认识到,这场运动绝不仅仅是工人的经济斗争,而应发展为一场反对帝国主义的政治斗争。在他的组织和领导下,五卅运动迅速从上海蔓延至全国各地,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反帝怒潮,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民团结抗争的伟大力量。
1931年3月,蔡和森被派往广东工作,担任中共两广省委书记。同年6月,因叛徒出卖,他不幸在香港被捕。在狱中,敌人对他施以残酷折磨,妄图从他口中获取党的机密,但蔡和森坚贞不屈,始终严守党的秘密。最终,他英勇就义,年仅36岁。
蔡和森、向警予夫妇
“匡复有吾在,与人撑巨艰。忠诚印寸心,浩然充两间。”蔡和森用自己短暂而壮丽的一生,践行了对党的忠诚誓言。他作为党的早期重要领导人,不仅为党的创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,还在党的理论建设、宣传工作以及群众运动领导等方面,留下了光辉的业绩。
在建党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,让我们缅怀蔡和森等革命先辈,传承他们的精神,不忘初心,继续前行。
了解更多红色故事,请关注“知识视界·红色经典专题库”!
红色经典专题库
平台网址:https://redlib.libvideo.com/
“知识视界”红色经典专题库以革命先驱、红墙记忆、百年工匠、大师足迹四大版块为主体内容,以史料展示、故事讲述、人物采访视频为表现方式,重点展示了建党100年征程中的重大事件、杰出人物、历史故事。通过12000分钟优质视频,反映了100年来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走过的光辉历程,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历代传承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,生动呈现了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。
撰稿/来源:知识视界
编辑:宣传策划部
审核:张戈壁2018股票配资平台
发布于:北京市